高中生物所有實驗歸納?實驗一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實驗原理:DNA 綠色,RNA 紅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線粒體和葉綠體內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實驗結果: 細胞核呈綠色,細胞質呈紅色。那么,高中生物所有實驗歸納?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實驗一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實驗原理:DNA 綠色,RNA 紅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線粒體和葉綠體內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實驗結果: 細胞核呈綠色,細胞質呈紅色。
實驗二 物質鑒定 還原糖 + 斐林試劑 磚紅色沉淀 脂 肪 + 蘇丹III 橘黃色 脂 肪 + 蘇丹IV 紅色 蛋白質 + 雙縮脲試劑 紫色反應 1、還原糖的檢測 材料選取:含還原糖高的白色或近白色,如蘋果、梨、白蘿卜。試劑:斐林試劑(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步驟:取樣液2mL于試管中,加入斐林試劑1mL(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勻后再加入),水浴加熱2min左右,觀察顏色變化(白色→淺藍色→磚紅色)。模擬尿糖檢測 1、取樣: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檢測方法:斐林試劑(水浴加熱)或班氏試劑或尿糖試紙 3、結果:用斐林試劑檢測,出現磚紅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現的是正常人的尿液。分析:因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還原糖,與斐林試劑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無還原糖,所以沒有反應。
2、脂肪的檢測 材料選取:含脂肪高的組織,如花生的子葉。

高中生物必考的19個實驗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關鍵點:
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實驗目的:掌握觀察DNA和RNA分布的方法。
實驗原理:利用甲基綠和吡羅紅染色劑分別將DNA和RNA染色。
方法步驟:染色后觀察。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實驗目的:用化學試劑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實驗原理:特定化學試劑與有機化合物產生顏色反應。
方法步驟:使用斐林試劑、蘇丹Ⅲ染液、雙縮脲試劑等進行檢測,觀察顏色變化。
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
實驗目的: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并比較不同細胞的異同。
實驗原理:高倍顯微鏡可以觀察到更細微的細胞結構。
方法步驟: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結構。
用高倍鏡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
實驗目的: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的形態分布。

同位素(isotope)一詞來源于希臘文Iso(相同)τoπos(位置),是指原子序數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上的位置相同,而化學性質相似,質量不同的元素;它們是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許多元素都存在同位素現象。目前已發現穩定的同位素300余種,放射性同位素達1500種之,它們大多是人工制備的。同位素在生產、生活和科研等方面都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在生物學領域可用來測定生物化石的年代,也利用其射線進行右邊誘變育種、防治病蟲害和臨床治癌,還可利用其射線作為示蹤原子來研究細胞內的元素或化合物的來源、組成、分布和去向等,進而了解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化學物質的變化、反應機理。同位素示蹤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為示蹤劑對研究對象進行標記的微量分析方法,即把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參到其他物質中去,讓它們一起運動,遷移,再用放射性探測儀器進行追蹤,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過什么路徑,運動到哪里了,是怎樣分布的。同位素標記的放射性標記化合物,與未標記的相應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學與生物學性質,不同的只是它們帶有放射性,可以利用放射性探測技術來追蹤。用于示蹤技術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是用于構成細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如3H、15N、14C、18O、32P、35S等。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生物需要講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學會對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實驗題目歸類匯總,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物實驗題歸類
一、課本實驗
(一)課本顯性實驗
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
高倍顯微鏡的使用和觀察葉綠體
細胞質流動的觀察
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
比較過氧化氫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探索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
10、植物向性運動的實驗設計和觀察
11、設計實驗,觀察生長表或生長素類似物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
12、DNA的粗提取與鑒定
13、調查人群中的遺傳病
14、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
15、設計并制作小生態瓶,觀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16、調查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17、觀察SO2對植物的影響
(二)課本隱性實驗
1、細胞成分的離心提取
2、驗證光合作用產生淀粉
3、驗證光合作用釋放O2
4、驗證光合作用需要CO2
5、驗證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6、驗證DNA半保留復制的等速離心實驗
7、驗證細胞膜流動性實驗
8、肺炎球菌轉化實驗
9、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10、孟德爾雜交實驗
11、低倍鏡的使用
12、向光性實驗
13、DNA雜交實驗
14、葉片脫色淀粉鑒定實驗
15、動物激素實驗
16、種子活性鑒定實驗
17、種子發芽率測定實驗
(三)課本實驗復習要求
1、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
2、學會移花接木,靈活套用
二、探究性實驗
1、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通過觀察提出問題、提出假說、設計并完成實驗、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2、實驗原則:
(1)科學性原則
(2)對照性原則
(3)單一變量原則
3、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往往是解答實驗題的難點,但只要理清思路,找準方法和突破口,也能化難為易。
實驗一: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
實驗目的:初步掌握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的方法。
實驗原理:利用甲基綠和吡羅紅染色劑,甲基綠能將DNA染成綠色,吡羅紅能將RNA染成紅色。8%鹽酸能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使染色體中的DNA和蛋白質分離,有利于DNA與染色劑結合。0.9%NaCl溶液保持細胞形態,蒸餾水用于配制染色劑和清洗載玻片。
方法步驟:通過染色,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實驗二: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必修一P18)
實驗目的:嘗試用化學試劑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實驗原理:某些化學試劑能與生物組織中的有機化合物產生特定顏色反應。
1.還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與斐林試劑產生磚紅色沉淀,其中甲液為0.1g/ml NaOH溶液,乙液為0.05g/ml CuSO4溶液。還原糖包括單糖、麥芽糖、果糖、乳糖。
2.脂肪可以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Ⅳ染液染成紅色)。
3.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雙縮脲試劑中的銅離子與肽鍵結合形成紫色絡合物。
方法步驟:按照試劑使用說明進行實驗,觀察顏色變化。
實驗三: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必修一P7)
實驗目的: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胞,比較不同細胞的異同點。
以上就是高中生物所有實驗歸納的全部內容,高中生物必考的19個實驗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關鍵點: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實驗目的:掌握觀察DNA和RNA分布的方法。實驗原理:利用甲基綠和吡羅紅染色劑分別將DNA和RNA染色。方法步驟:染色后觀察。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實驗目的:用化學試劑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