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學史總結?高考高中物理學史歸納總結 必修部分:力學 - 1638年,伽利略提出重物體和輕物體下落一樣快,并通過比薩斜塔實驗驗證,推翻亞里士多德觀點。- 1654年,馬德堡半球實驗震驚了世界。- 1687年,牛頓提出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奠定力學基礎。- 17世紀,伽利略和笛卡兒研究力與運動的關系,胡克發現胡克定律。那么,高中物理學史總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學物理學簡史
1、伽利略(意大利)的主要著作:《兩種新科學的對話》、《星空信使》。主要貢獻:
⑴對落體運動性質的研究,分為三個階段:①提出假設(認為落體運動是最簡單的變速運動,即速度隨時間均勻增大);②數學推理(只要驗證落體的S∝t2,變可證實所提出的假設);③斜面實驗(首先用實驗得出小球在阻力很小的光滑斜面上的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再不斷增大斜面的傾角取得相同的結論,并把它合理外推,設想斜面傾角增大到90°,即自由落體運動)。
⑵利用理想實驗(一個事實,三個推理)推斷:做勻速直線運動是物體固有的屬性,并不需要力來維持(即“慣性原理”)。
⑶研制成了空氣溫度計,1609年制成了第一架觀察天體的望遠鏡。
⑷確證了微小擺動的等時性以及擺長對周期的影響。
⑸伽利略所創建的通過理想實驗探求自然規律的方法不僅成了科學研究中的一種重要方法,而且它所包含的觀察、假說、推論、驗證、修正等一系列研究過程,也成了今天科研工作中的一種重要形式,它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
2、牛頓(英國)主要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主要貢獻:①歸納總結出牛頓運動定律(在伽利略基礎上總結出第一定律…);②發現萬有引力定律(開普勒三定律作為基礎);③發現光的色散原理;④發明二項式定理、創立微積分;⑤發明反射式望遠鏡。
高考高中物理學史歸納總結
必修部分:力學
- 1638年,伽利略提出重物體和輕物體下落一樣快,并通過比薩斜塔實驗驗證,推翻亞里士多德觀點。
- 1654年,馬德堡半球實驗震驚了世界。
- 1687年,牛頓提出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奠定力學基礎。
- 17世紀,伽利略和笛卡兒研究力與運動的關系,胡克發現胡克定律。
- 1638年,伽利略研究拋體運動,17世紀提出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的原因,胡克定律。
- 人們提出地心說與日心說,波蘭的哥白尼提出日心說。
- 17世紀,開普勒提出開普勒三大定律。
- 1687年,牛頓發表萬有引力定律,1798年卡文迪許測出引力常量。
- 1846年,海王星的發現,1930年冥王星的發現。
- 我國火箭的發明與現代火箭原理,俄國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對火箭發展的影響。
- 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61年尤里加加林首次太空旅行。
選修部分:電磁學
- 1785年,庫侖發現電荷間作用規律—庫侖定律。
- 1752年,富蘭克林通過風箏實驗統一了天電與地電。
- 1837年,法拉第引入電場概念,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 1913年,密立根測定了元電荷e的電荷量。
- 1826年,歐姆通過實驗得出歐姆定律。

高中物理學史總結
物理學作為一門歷史悠久的自然科學,其發展歷程充滿了探索與發現。對于高中生而言,掌握一定的物理學史知識,不僅有助于理解物理學的現狀,還能激發對未來物理學的探索興趣。以下是對高中物理學史的總結,供同學們參考和收藏。
一、經典力學時期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被譽為“觀測天文學之父”、“現代物理學之父”、“科學方法之父”、“現代科學之父”。他通過實驗觀測,推翻了亞里士多德關于物體下落的觀點,提出了自由落體定律,即物體下落的速度與時間成正比,與物體的質量無關。同時,他還發現了慣性定律和相對性原理,為牛頓力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牛頓: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經典力學的奠基人。他提出了牛頓三定律(慣性定律、動量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這些定律構成了經典力學的核心。牛頓的力學體系不僅解釋了地球上的物體運動規律,還成功預測了天體運動的規律,實現了物理學史上的第一次大綜合。
二、電磁學時期
庫侖:法國物理學家,提出了庫侖定律,即靜止電荷之間的力與其電荷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人教版教材高中物理書中的物理學史總結如下:
古典物理學時期:
亞里士多德:奠定了物理學的基礎,其自然哲學思想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現代物理學開端:
伽利略:通過系統的實驗和觀測,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許多錯誤觀點,提出了慣性定律和自由落體運動等基本概念,開啟了現代物理學的大門。
近代物理學階段:
牛頓:建立了力學體系,提出了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解釋了當時已知的大部分自然現象,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
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為電磁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麥克斯韋:統一了電學和磁學,提出了電磁波理論,為現代通信技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世紀初的物理學革命:
量子論:普朗克、愛因斯坦和玻爾等科學家提出了量子論,顛覆了經典物理學的觀念。
相對論:愛因斯坦創立了相對論,徹底改變了我們對時間和空間的認識,其質能方程E=mc2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的標志性公式。
總結:人教版高中物理書中的物理學史不僅詳細記錄了物理學的發展歷程,還展現了人類對于自然界認知的不斷深入和拓展。通過學習物理學史,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同時從科學家們的智慧和精神中汲取靈感,激發探索和創新精神。
高中物理學史核心內容整理如下:
一、力和運動亞里士多德(古希臘):提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基于日常經驗但未通過實驗驗證。
伽利略(意大利):
通過理想斜面實驗證明物體運動無需力維持,反駁亞里士多德觀點。
外推得出自由落體為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笛卡爾(法國):完善伽利略觀點,指出無外力時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牛頓(英國):
1687年《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提出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奠定經典力學基礎。
二、萬有引力托勒密(古希臘):提出地心說。
哥白尼(波蘭):提出日心說,挑戰地心說。
第谷(丹麥):長期觀測天體運動,記錄行星運動數據。
開普勒(德國):
1609年提出行星運動第一、第二定律(軌道為橢圓,面積速度恒定)。
以上就是高中物理學史總結的全部內容,人教版教材高中物理書中的物理學史總結如下:古典物理學時期:亞里士多德:奠定了物理學的基礎,其自然哲學思想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現代物理學開端:伽利略:通過系統的實驗和觀測,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許多錯誤觀點,提出了慣性定律和自由落體運動等基本概念,開啟了現代物理學的大門。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