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二化學筆記?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說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學性質比烷烴活潑。(2)加成反應: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應除乙烯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還可以和氫氣、氯化氫、水等發生加成反應。那么,高一必修二化學筆記?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題一 :第一單元
1——原子半徑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氣體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徑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減小;
(2)同一族的元素從上到下,隨電子層數增多,原子半徑增大。
2——元素化合價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從左到右,元素最高正價由堿金屬+1遞增到+7,非金屬元素負價由碳族-4遞增到-1(氟無正價,氧無+6價,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價、負價均相同
(3) 所有單質都顯零價
3——單質的熔點
(1)同一周期元素隨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組成的金屬單質的熔點遞增,非金屬單質的熔點遞減;
(2)同一族元素從上到下,元素組成的金屬單質的熔點遞減,非金屬單質的熔點遞增
4——元素的金屬性與非金屬性 (及其判斷)
(1)同一周期的元素電子層數相同。因此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電子,從左到右金屬性遞減,非金屬性遞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因此隨著電子層數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電子,從上到下金屬性遞增,非金屬性遞減。
判斷金屬性強弱
金屬性(還原性)1,單質從水或酸中置換出氫氣越容易越強
2,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堿性越強(1—20號,K最強;總體Cs最強 最
非金屬性(氧化性)1,單質越容易與氫氣反應形成氣態氫化物
2,氫化物越穩定
3,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1—20號,F最強;最體一樣)
5——單質的氧化性、還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單質的還原性越強,其氧化物的陽離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單質的氧化性越強,其簡單陰離子的還原性越弱。
一、電解質與非電解質 1.基本概念
◇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叫做電解質 ◇非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狀態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叫做電解質 ◇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部分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2.常見的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電解質:大多數酸、堿、鹽及金屬氧化物
◇非電解質:非金屬氧化物、絕大多數有機物、部分氫化物(NH3、PH3) 3.常見的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 ①強電解質
強酸:HCl、H2SO4、HNO3、HI、HBr、HClO3、HClO4、HIO3、HIO4 強堿:NaOH、KOH、Ca(OH)2、Ba(OH)2
絕大多數鹽:NaCl、NaHCO3、NH4Cl〖Pb(CH3COO)2除外〗 活潑金屬的氧化物:Na2O、Al2O3、MgO ②弱電解質
弱酸:H2CO3、CH3COOH、HClO、HF、H2S、H2SO3、H3PO4、H2SiO3 弱堿:NH3·H2O,所有不溶性的堿 其他:H2O 4.電解質的電離
1)電離的定義:電離是指電解質在水分子作用下離解成為自由移動的離子的過程 2)強電解質的電離:完全電離,用“==”連接
例:NaCl==Na++Cl— NaHCO3==Na++HCO3—
NaHSO4==Na++H++SO42—(水溶液) NaHSO4==Na++HSO4—
3)弱電解質的電離:部分電離,用“ ”連接
例:H2CO3H+ + HCO3—,HCO3—H+ + CO32—
【多元弱酸電離應分步寫】
Al(OH)3Al3+ + 3OH—
二、離子反應
1.定義:凡是有離子參加或者生成的反應都叫做離子反應 2.實質:總是有某種離子的濃度發生改變 3.離子反應的類型及發生的條件
①復分解反應型(離子互換型) 如:CuSO4+BaCl2==CaCl2+BaSO4↓Ba2++SO42—
==BaSO4↓ 發生的條件:A.有難溶物生成 B.有弱電解質生成C.有易揮發的物質或氣體生成 ②氧化還原反應型:遵循強弱規律如:Zn+HCl==ZnCl2+H2↑ Zn+2H+==Zn2++H2↑ 4.離子方程式
1)定義: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離子反應的方程式
2)意義:①體現了離子反應的實質;②體現了化學反應的質量守恒、電荷守恒;③體現了同一種類型的反應的規律。

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
第一節化學實驗基本方法
1.化學實驗中,手上不小心沾上濃硫酸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不小心沾上燒堿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灑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燒,應立即用濕抹布或沙土撲蓋;水銀灑在桌面上,可灑上硫粉進行回收;誤食重金屬離子,可服用大量雞蛋、牛奶等含蛋白質的食物進行解毒;誤食鋇鹽溶液,可服用Na2SO4(不可用Na2CO3)解毒。實驗中要做到“五防”:防爆炸,防倒吸,防暴沸,防失火,防中毒。有毒、有腐蝕性的藥品取用時做到“三不”,即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能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不能嘗藥品的味道。常見的需要水浴加熱的實驗有:銀鏡反應、乙酸乙酯的水解。
2.自然界中的物質絕大多數以混合物的形色存在。把混合物中的各組分開的操作叫混合物的分離,把某物質中所含雜質除去的操作叫提純。
3.過濾操作適用于分離固體和液體混合物。使用的裝置叫過濾裝置。它常由漏斗、燒杯、玻璃棒、鐵架臺、濾紙組裝而成。該裝置組裝和操作時應做到“一貼二低三靠”,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內壁,二低:濾紙邊緣低于漏斗邊緣,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濾紙邊緣,三靠:燒杯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緊靠三層濾紙,漏斗的下端緊靠接收濾液的燒杯內壁。
高一化學”摩爾質量”的詳細筆記如下:
摩爾質量的定義:
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稱為摩爾質量,用符號M表示。
當物質的質量以克為單位時,摩爾質量的單位為g/mol,在數值上等于該物質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
摩爾質量與物質的關系:
對于某一純凈物來說,它的摩爾質量是固定不變的,不會隨物質的量的變化而變化。
例如,1 mol O2的質量是32 g,2 mol O2的質量是64 g,但O2的摩爾質量始終是32 g/mol。
摩爾與阿伏伽德羅常數:
科學上把含有6.02×10^23個微粒的集體作為一個單位,叫摩。
1 mol的任何物質都包含6.02×10^23個基本單位。
摩爾質量的具體計算:
1 mol的碳原子質量為12 g,因為碳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2。
1 mol的硫原子質量為32 g,因為硫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2。
同理,1 mol任何物質的質量,在數值上都等于該種物質的式量。
摩爾質量、物質質量與物質的量的關系:
物質的質量、物質的量與物質的摩爾質量之間的關系為:m = nM。
【 #高三#導語】高中化學分為必修和選修,化學有許多需要記憶的知識,例如化學方程式、化學實驗、化學元素等等, 考 網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三必修二化學知識點筆記》,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三必修二化學知識點筆記 篇一
苯
1、物理性質:無色有特殊氣味的液體,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機溶劑。
2、苯的結構:C6H6(正六邊形平面結構)苯分子里6個C原子之間的鍵完全相同,碳碳鍵鍵能大于碳碳單鍵鍵能小于碳碳單鍵鍵能的2倍,鍵長介于碳碳單鍵鍵長和雙鍵鍵長之間鍵角120°。
3、化學性質
(1)氧化反應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冒濃煙)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褪色
(2)取代反應
①+Br2+HBr鐵粉的作用:與溴反應生成溴化鐵做催化劑;溴苯無色密度比水大
②苯與XX(用HONO2表示)發生取代反應,生成無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狀液體——硝基苯。+HONO2+H2O反應用水浴加熱,控制溫度在50—60℃,濃硫酸做催化劑和脫水劑。
(3)加成反應用鎳做催化劑,苯與氫發生加成反應,生成環己烷+3H2
2.高三必修二化學知識點筆記 篇二
常用的去除雜質的方法
1.雜質轉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氫氧化鈉,使苯酚轉化為酚鈉,利用酚鈉易溶于水,使之與苯分開?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熱的方法?
2.吸收洗滌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氫和水,可使混合氣體先通過飽和碳酸氫鈉的溶液后,再通過濃硫酸?
3.沉淀過濾法:欲除去硫酸亞鐵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銅,加入過量鐵粉,待充分反應后,過濾除去不溶物,達到目的?
4.加熱升華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劑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結晶法(結晶和重結晶):欲除去XX鈉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鈉,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溫度,使XX鈉結晶析出,得到XX鈉純晶?
7.分餾蒸餾法:欲除去XX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餾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將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分離,可采用此法,如將苯和水分離?
9.滲析法:欲除去膠體中的離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氫氧化鐵膠體中的氯離子?
10.綜合法:欲除去某物質中的雜質,可采用以上各種方法或多種方法綜合運用?
3.高三必修二化學知識點筆記 篇三
甲烷的制取和性質
1.反應方程式CH3COONa+NaOH→加熱--Na2CO3+CH4
2.為什么必須用無水醋酸鈉?
水分危害此反應!若有水,電解質CH3COONa和NaOH將電離,使鍵的斷裂位置發生改變而不生成CH4.
3.必須用堿石灰而不能用純NaOH固體,這是為何?堿石灰中的CaO的作用如何?高溫時,NaOH固體腐蝕玻璃;
CaO作用:1)能稀釋反應混合物的濃度,減少NaOH跟試管的接觸,防止腐蝕玻璃.2)CaO能吸水,保持NaOH的干燥.
4.制取甲烷采取哪套裝置?反應裝置中,大試管略微向下傾斜的原因何在?此裝置還可以制取哪些氣體?
采用加熱略微向下傾斜的大試管的裝置,原因是便于固體藥品的鋪開,同時防止產生的濕存水倒流而使試管炸裂;還可制取O2、NH3等.
5.實驗中先將CH4氣通入到KMnO4(H+)溶液、溴水中,最后點燃,這樣操作有何目的?
排凈試管內空氣,保證甲烷純凈,以防甲烷中混有空氣,點燃爆炸.
6.點燃甲烷時的火焰為何會略帶黃色?點燃純凈的甲烷呈什么色?
1)玻璃中鈉元素的影響;反應中副產物丙XX蒸汽燃燒使火焰略帶黃色.
2)點燃純凈的甲烷火焰呈淡藍色.
4.高三必修二化學知識點筆記 篇四
1、原子半徑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氣體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徑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減小;
(2)同一族的元素從上到下,隨電子層數增多,原子半徑增大。

以上就是高一必修二化學筆記的全部內容,1、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方式:電能(電力) 火電(火力發電) 化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 缺點:環境污染、低效 原電池 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 優點:清潔、高效2、原電池原理(1)概念:把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叫做原電池。(2)原電池的工作原理:通過氧化還原反應(有電子的轉移)把化學能轉變為電能。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