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電路實驗題?解:(1)定值電阻A的額定電壓UA= P1R1 = 5W×1Ω ≈2.2V,定值電阻B的額定電壓UB= P2R2 = 10W×10Ω =10V,電源電動勢約為2.2V,因此保護電阻可以選A;為了測出多組實驗數據,電流變化范圍應大一些,因此滑動變阻器可以選用E;(2)電流表的示數幾乎為零,說明電路存在斷路;無論怎樣移動滑片P,那么,高中物理電路實驗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由提供的電源電動勢為3V,被測電阻絲的電阻值約為5Ω,知道,若將該電阻絲直接接到電源兩端,電路上電流可能就在0.6A左右,即電路最大電流也在0.6A左右。因此對電流表的選擇來說,顯然A1較A2適合,因為電路上最大電流約0.6A時,使用A2電流表只能達到量程的1/5,選用A1時能較精細的區分電流變化(A2內阻小是因為并聯了分流電阻,其實完全可能是使用了與A1相同的電流計擴大量程后得到,不用考慮)。對電壓表的選擇也是一樣,因為電路上可能出現的最高電壓也就3V,應該選V1(V2電壓表就是將V1電壓表串聯10K電阻分壓后構成,所以同樣不需要考慮其“內阻”問題)。
滑動變阻器的選擇依據是將變阻器與待測電阻串聯后,被測電阻得到“分電壓”的情況。當然,選擇R1時,被測電阻上得到的分電壓變化范圍可能在3v-1.5v之間,而使用R2的最大值可以達到1000Ω的變阻器時,被測電阻上得到的電壓變化范圍可能在3-(3×5/1005)即3V-0V之間,也就是說,若選用R2即可以得到更多不同的電壓,得到更多組數據,但是鑒于實驗所需要精確范圍(包括測量設備的精度為題等),選用R1產生的電壓數據已經可以滿足需要,因此選R1,而不選擇R2。
高中一道物理電學實驗題,這個定值電阻應該怎么選
電源電動勢約為2.2V,因此保護電阻可以選A;為了測出多組實驗數據,電流變化范圍應大一些,因此滑動變阻器可以選用E;(2)電流表的示數幾乎為零,說明電路存在斷路;無論怎樣移動滑片P,電壓表示數約為2.2V,等于電源電動勢,說明斷路位置出現在電壓表的并聯部分電路;A.b、c間斷路,電路斷路,電流表示數為零,電壓表與電源兩極相連,測電源電動勢,符合電路故障現象,故A正確;B、如果a、b中段某點電阻絲斷路,則移動滑片的時,電路有時是通路,電路有時是斷路,電流表示數不會始終為零,不符合電路故障現象,故B錯誤;C、P與電阻絲未接通,移動滑片時電路始終斷路,電流表示數為零,電壓表示數接近電源電動勢,符合電路故障現象,故C正確;D、如果保護電阻斷路,電壓表示數為零,不符合電路故障現象,故D錯誤;故選AC.(3)電壓表連線錯誤,改正后的電路圖如圖甲所示.
(2)正
因為所以電表的電流流向都是“正”進“負”出。多用電表測電阻時,其內部有電源,你可以到教材找原理圖,電流從紅表筆(正)流出,所以紅表筆要與電流表的“正”接線柱接觸,保證電流從“正”接線柱流入。
(3)150
指針示數要看歐姆檔(最上面刻度不均勻那個),圖中示數是15,但還要乘上選擇開關的倍率,所以被測電阻阻值為15乘10=150歐。
(4)當用多用電表測電流表內阻時,回路中電源、有表頭、調零電阻、電流表。
從多用的刻度和指針位置可知:電流表內阻R=150歐,多用表總內阻Rg=150歐(中值電阻,包括電源內阻、表頭內阻、調零電阻接入的阻值),電流表的讀數I是電路中的電流,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有:E=I(R+Rg)=300I。
解:(1)定值電阻A的額定電壓UA=
P1R1
=
5W×1Ω
≈2.2V,定值電阻B的額定電壓UB=
P2R2
=
10W×10Ω
=10V,電源電動勢約為2.2V,因此保護電阻可以選A;為了測出多組實驗數據,電流變化范圍應大一些,因此滑動變阻器可以選用E;(2)電流表的示數幾乎為零,說明電路存在斷路;無論怎樣移動滑片P,電壓表示數約為2.2V,等于電源電動勢,說明斷路位置出現在電壓表的并聯部分電路;A.b、c間斷路,電路斷路,電流表示數為零,電壓表與電源兩極相連,測電源電動勢,符合電路故障現象,故A正確;B、如果a、b中段某點電阻絲斷路,則移動滑片的時,電路有時是通路,電路有時是斷路,電流表示數不會始終為零,不符合電路故障現象,故B錯誤;C、P與電阻絲未接通,移動滑片時電路始終斷路,電流表示數為零,電壓表示數接近電源電動勢,符合電路故障現象,故C正確;D、如果保護電阻斷路,電壓表示數為零,不符合電路故障現象,故D錯誤;故選AC.(3)電壓表連線錯誤,改正后的電路圖如圖甲所示.(4)用直線把坐標系中的點連接起來,得到U-I圖象,如圖乙所示;由圖象可知,電源電動勢E=2.20V,r+R1=
△U
△I
=
2.2V?1.0V
0.8A?0A
=1.50Ω,則電源內阻r=1.50Ω-R1=1.50Ω-1Ω=0.50Ω;故答案為:(1)A;E;(2)AC;(3)電路圖如圖甲所示;(4)圖象如圖乙所示;2.20;0.50.
問題一:1、R2必須用電阻箱,電阻箱的選擇,只要它能調出與電流表內阻相當的電阻即可;
2、R1可以用滑動變阻器,也可以用大阻值的電阻箱。當電阻箱接入時,維持總電流幾乎不變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時才可以說兩條支路上各有一半電流。為此:R1的實際阻值應遠大于電流表的內阻(R1>100 R2),才能做到總電流幾乎不變。
3、需要注意的是,R1的大小不是由選用滑動變阻器的阻值大小決定,而是由下式決定:R1=E/Ig-Rg ,在實驗中,Ig、Rg都是一定的,為保證R1>100 R2,因此電源電動勢應盡量選大一點好。
4、在調節電阻箱時,電阻R1不應變化。
問題二:目的是保證在調節過程中保持路端電壓基本恒定

以上就是高中物理電路實驗題的全部內容,1、先找保護電阻Ro阻值。5/(Ro+r)=0.04,解得Ro=85Ω,所以選擇H:R4=90Ω;2、電壓表量程過大,可以用電流表和一定值電阻并聯改裝成電壓表。假設改裝需要的電阻為Rx,有0.001*156=Rx(0.04-0.001),解得Rx=4Ω。虛線框中畫C項電流表和E項R1并聯;3、為了保護電表,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