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三段式?在高中化學學習中,對于《化學平衡》章節的理解,掌握“三段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所謂“三段式”,即通過“起”、“轉”、“平”三個步驟來分析化學反應過程。具體來說,“起”指的是反應開始時各物質的初始量,若總體積不變,可以用物質的量濃度表示;“轉”則是指反應過程中各物質轉化的量,那么,高中化學三段式?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選D,
設SO2原有物質的量為n,平衡時O2減少量為X
2SO2(g) + O2(g)===2SO3(g) 氣體減少量
起始 n1.1 0 0
平衡 n-2X 1.1-X2X X= 0.315
平衡時氣體壓強為反應前的82.5%,故有
n-2X + 1.1-X+ 2X =n+1.1-X=n+0.785
(n+0.785)/(n+1.1)=0.825求得n=0.7
SO2轉化率為0.315*2/0.7=0.9=90%
A,SO3的生成速率與SO2的消耗速率表示的都是正反應速率,故不能用于判斷平衡
B,降低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進行(放熱),故正反應速率減小程度比逆反應速率減小程度小
C,將平衡混合氣體通入過量BaCl2溶液中,得到沉淀只能是硫酸鋇,若不考慮SO2在通入溶液過程形成H2SO3被氧化為H2SO4的話,就只生成0.63molBaSO4,質量為146.79g;若考慮轉化為H2SO4,則生成0.7molBaSO4,質量為163.1g,故C錯誤

在高中化學學習中,對于《化學平衡》章節的理解,掌握“三段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所謂“三段式”,即通過“起”、“轉”、“平”三個步驟來分析化學反應過程。具體來說,“起”指的是反應開始時各物質的初始量,若總體積不變,可以用物質的量濃度表示;“轉”則是指反應過程中各物質轉化的量,也就是發生了反應的物質的減少量;“平”指的是反應達到平衡時,各物質的最終量。
對于“三段式”方法的理解,最關鍵的一點在于如何正確地計算每一部分的內容。以某一單獨物質為例,“平”等于“起”減去“轉”。這里,“起”是反應前的物質量,“轉”是反應過程中該物質轉化的量,而“平”則是反應達到平衡時,該物質的剩余量。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清晰地看出每一步驟的變化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平”時各物質的量之比應符合化學方程式中的系數比。例如,若化學方程式為A+B=C+D,則A和B的反應量之比應與C和D的生成量之比相等,且A和B的消耗總量應等于C和D的生成總量。
通過“三段式”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學平衡的本質,掌握化學平衡的計算方法,這對后續學習和解題都有很大幫助。
此外,“三段式”方法也可以幫助我們分析不同條件下的化學平衡狀態變化,比如溫度、壓力或濃度的變化對平衡位置的影響。

用三段式給你解答:設平衡時C的物質量濃度是x(單位是mol/L)。
2A(g)+2B(s)? C(g)+D(g)
起始濃度1mol/L (B是固體) 0 0
轉化濃度 2xxx
平衡濃度 1-2x xx
根據K ==1,得:x / (1-2x ) == 1(注意:這是開方后的結果,因為二次方不好輸入)
得:x == 1/3,所以平衡時C的物質量濃度是1/3mol/L。
起、轉、平…按接段把個物質濃度都列出來…轉化濃度是按照方程式的系數,按比例記算的…這樣的題要敢于設未知數…
列出“起轉平”,“起”列出各物質還沒反應時的物質的量(總體積不變可用物質的量濃度),“轉”列出各物質反應了多少,“平”達到平衡時還剩多少。其中關系:就某一單獨物質,“平”等于“起”減去“轉”?!捌健睍r各物質比符合方程式系數比。
以上就是高中化學三段式的全部內容,2 N2O5 ? 4 NO2 + O2 起始量: 0.0408 mol 0 mol 0 mol 變化量: x mol 2x mol x/2 mol 1分鐘量: 0.0300 mol 根據物質的守恒定律,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