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近代物理知識點總結?高考物理的99個考點可以大致歸納為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及近現代物理等幾個主要部分,以下是對這些考點的精簡總結:一、力學 運動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以及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力的相互作用:重力、彈力、摩擦力等力的性質,以及牛頓三定律。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共點力平衡、那么,高中近代物理知識點總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高中物理知識點: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是物體發生形變和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是由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
3、物體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點,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
4、繩的拉力方向總是沿著繩且指向繩收縮的方向,且一根輕繩上的張力大小處處相等。
5、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的大小和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即F=kx.k為彈簧的勁度系數,它只與彈簧本身因素有關。

1)勻變速直線運動 -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
注: -
(1)平均速度是矢量; -
(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
2)自由落體運動 -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
(3)豎直上拋運動 -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
3.有用推論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
5.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
1)平拋運動 -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豎直方向速度:Vy=gt -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豎直方向位移:y=gt2/2 -
5.運動時間t=(2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tgβ=Vy/Vx=gt/V0 -
7.合位移:s=(x2+y2)1/2, -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tgα=y/x=gt/2Vo -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豎直方向加速度:ay=g -
2)勻速圓周運動 -
1.線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
5.周期與頻率:T=1/f 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
3)萬有引力 -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軌道半徑,T:周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取決于中心天體的質量)} -
2.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體半徑(m),M:天體質量(kg)} -
4.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體質量} -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
6.地球同步衛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徑} -
注: -
(1)天體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F向=F萬; -
(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體的質量密度等; -
(3)地球同步衛星只能運行于赤道上空,運行周期和地球自轉周期相同; -
(4)衛星軌道半徑變小時,勢能變小、動能變大、速度變大、周期變?。ㄒ煌矗?; -
(5)地球衛星的最大環繞速度和最小發射速度均為7.9km/s。
高考??嘉锢韺W史匯總,供參考:
一、力學: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在《兩種新科學的對話》中用科學推理論證重物體和輕物體下落一樣快。并在比薩斜塔做了兩個不同質量的小球下落的實驗,證明了他的觀點是正確的,推翻了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即:質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錯誤的)。
2.1654年,德國的馬德堡市做了一個轟動一時的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
3.1687年,英國科學家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條運動定律(即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4.17世紀,伽利略通過構思的理想實驗指出: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若沒有摩擦,將保持這個速度一直運動下去。得出結論: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的原因,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同時代的法國物理學家笛卡兒進一步指出:如果沒有其它原因,運動物體將繼續以同速度沿著一條直線運動,既不會停下來,也不會偏離原來的方向。
5.英國物理學家胡克對物理學的貢獻:胡克定律 。經典題目:胡克認為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彈簧的彈力才與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對)
6.1638年,伽利略在《兩種新科學的對話》一書中,運用觀察 ——假設——數學推理的方法,詳細研究了拋體運動。

一、力學: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在《兩種新科學的對話》中用科學推理論證重物體和輕物體下落一樣快;并在比薩斜塔做了兩個不同質量的小球下落的實驗,證明了他的觀點是正確的,推翻了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即:質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錯誤的);
2、1654年,德國的馬德堡市做了一個轟動一時的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
3、1687年,英國科學家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條運動定律(即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4、17世紀,伽利略通過構思的理想實驗指出: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若沒有摩擦,將保持這個速度一直運動下去;得出結論: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的原因,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同時代的法國物理學家笛卡兒進一步指出:如果沒有其它原因,運動物體將繼續以同速度沿著一條直線運動,既不會停下來,也不會偏離原來的方向。
5、20世紀初建立的量子力學和愛因斯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表明經典力學不適用于微觀粒子和高速運動物體。
6、1638年,伽利略在《兩種新科學的對話》一書中,運用觀察-假設-數學推理的方法,詳細研究了拋體運動。
7、人們根據日常的觀察和經驗,提出“地心說”,古希臘科學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大膽反駁地心說。
必考內容 選考內容
1 質點直線運動: 參考系 質點 位移(S=v0t+at2/2) 速度(vt= v0 +at)加速度(a=F/m=( vt-v0) /t)
相互作用與牛頓定律: 動摩擦力(f=uN)靜摩擦力 (f=-F) 彈力(胡克定律F=-kx)
力的合成與分解(滿足平行四邊形法則)
2 機械能:功(W=FScosA) 功率(P=FvcosA) 動能定理(W=E2- E1)(E=mv2/2)
▲①萬有引力做功(W=GMm[(1/R)-(1/r)])只和半徑有關(r→R)
▲②重力做功(W=mg(h-H))只和高度有關(h→H)
▲③彈力做功(W=(1/2)k[(x2)-( X2)])只和彈簧現在長度與原長度的變化量的絕對值有關(x→X, x=L-L’, L為伸長后的長度,L’為彈簧原長)
▲始終與速度垂直的力不做功
拋體運動與圓周運動 : 運動合成與分解(滿足平行四邊形法則,豎直位移y=gt2/2, 水平位移x=vt) 角速度(w=A/t=v/r) 線速度(v=L/t=Ar/t=wr)
向心加速度(a=v2/r方向指向圓心) 需要的向心力(f=mv2/r方向指向圓心)
萬有引力定律 (F=GMm/r2)
3-1電場 電路磁場: 電荷守恒定律(電荷總數不變) 庫侖定律(F=kQq/r2) 場強(E=F/q)
點電荷場強(E=kQ/r2)電勢(能) 電容關系式(c=Q/U)
歐姆定律(R=U/I) 電阻定律(R=ρL/s) 電動勢(E=I(R+r)) 內阻(r)
電功率(P=UI) 焦耳定律 (Q=I2Rt)
3-2電磁感應 交變電流:通電導線周圍磁場(右手定則) 安培力(F=BIL 方向左手定則)
洛侖茲力(F=qvB方向左手定則)
磁通量(Ф=BScosA) 楞次定律 交變電流圖像
3-3分子動理論(分子始終在做無規則運動) 統計觀點
固體 液體 氣體
理想氣體: ▲①c=PV/T(c為常數,不變)
▲②△U=Q+W (V增大,氣體對外界做功,W<0)
▲ ③U=kT (溫度越高,內能越大)
(導熱性良好說明T不變,絕熱說明Q=0)
3-4機械振動與機械波: 簡諧振動 單擺周期(T=2п√(L/g)) 頻率(f=1/T) 波速(v=λ/ T) 波長(λ) 干涉(△y=Lλ/d) 衍射 多普勒效應(頻率變化:遠去f↓,近來f↑)
電磁振蕩與電磁波:折射定律(sini/sinr= v1/v2) 反射定律(i=r)折射率(n= sini/sinr= v1/v2)
光 相對論
3-5碰撞與動量守恒(mv1+Mv2= mv1t+Mv2t)
原子結構(原子核與核外電子)
原子核(質子和中子)
波粒二象性
以上就是高中近代物理知識點總結的全部內容,三、總結 這份《高中物理:一輪復習知識點清單》不僅涵蓋了高中物理的所有核心知識點,還對每個知識點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和梳理。通過這份復習資料,同學們可以系統地回顧和鞏固所學內容,提高解題能力和應試技巧。同時,也建議同學們在復習過程中注重理解和應用,多做練習題和模擬題,以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